金門戰地風情四日遊

2004/08/13-8/16

2

古 vs 新

雖然前面講的好像金門沒什麼好玩,但其實可看的實在是太多了,各地的古厝各有特色,每個轉角都有驚奇, 難得有這麼大量並密集的閩式傳統建築任你取景,只不過人的接受度太有限,一下給了你太多,反而消化不良。

古厝的主人們很多早已離鄉背井,而沒有人居住修繕的房舍,很快的便因風雨而頹圮, 村子裡的廢墟跟仍有人居的房屋比鄰而立;外牆時有已經褪色許久的反共標語, 斑駁的牆面也遍布了不知是因為歲月還是因為砲彈留下的瘡孔。

我們沿途遇到了許多熱心的村民,對我們述說著各建築的歷史,遠一點的甚至溯及18世紀, 比台灣的大部分古蹟都要早。但在古厝納入國家公園後,這些古蹟很多並未被妥善維修而變成了美侖美奐"新"蹟, 許多前人的優秀工藝都被粗糙的翻新,十分令人扼腕。

門裡、門外

風獅爺是金門的守護神,同時也守住不讓強烈的海風侵襲金門百姓。看到現場沒什麼其他特別景物, 就趴進草叢拍了這張。

這殘破的屋跟凌亂的地,一樣享有明亮光線的平等對待。

牆上的斑駁,早已分不出是陳年老舊的痕跡還是共匪轟炸的彈孔。

瓊林村裡的戰鬥坑道-一個人走在裡面覺得涼涼的,不論是心裡或者是背脊。 露西幫這張取名叫"迴"。

金門的牆很喜歡做如此的裝飾,很有當地特色。

1 | 2 | 3 | 4 | 5 | 6 | 7

回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