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Millet登山鞋!

2008/1/27

鞋上還留著前一晚參加角頭「Am到天亮」演唱會現場的泥濘。開啟小花功能,對焦點拉得近,後方背景還有模糊的效果。

發現鞋子一旦開始壞,他的崩解速度便會呈級數增加,趁他還在服役期間,趕緊用Viewty的小花功能(就是Micro近攝),為我的第一雙登山鞋留下紀念(其實大學時期還有一雙,但只穿過一次,就放壞了...)。

2004年秋,在開始爬山還沒有很久時,為了去七彩湖,便斥資3,900,買了這雙Millet的登山鞋,初登場前往了行前訓練的五寮尖。記得當時對裝備的選擇一點概念都沒有,而且阮囊羞澀,便在4,000元以下的鞋子裡挑中了喜歡的外型。而結果是,鞋底不夠硬,對於重裝的行程,我的腳底骨每走超過一定的里程便痛苦不堪,不過4,000也買不到重裝鞋。過了3年多,在隨著行走經驗及其他裝備的精進後,這雙Millet反而是我的裝備中最「入門」的一項了。

但我還是很愛穿他,因為排除重裝這個部份,它真的是好穿又耐操,陪我踏遍了台灣許多美麗的角落。百岳穿他、郊山穿他、步道穿他、天冷穿他、騎車穿他、雨天穿他、腳踝不舒服穿它、搭衣服穿他、想看起來高點也穿他,想穿他就穿他、有時甚至以有點虐待的方式穿他,他也只能認份的支撐著我的體重和雙足,沒穿到他出門有時會後悔、穿了他出門就只有安心。現在看到他被我搞成這副德行,不曉得他是心有不甘,還是仰著天狂笑著自己的豐功偉業呢?我想是後著吧!不曉得他還可以走多遠,就讓我把他穿到最後一刻吧!裝備的使命不就是被百分之百的使用,發揮最大的功能嘛!

滄桑味。這鞋真的陪我去太多地方了,數不清了!鞋底已經快跟鞋子分家了。

Millet的大M商標。

Vibram黃金大底,耐磨是真的,但絕對不見得比較防滑。這跟鞋紋設計有關,跟材質的關聯性反而小一點。

耐用的鞋繩跟勾環。

磨得有點斑駁的鞋頭沾了泥,有種誇功的臭屁。

左腳,分擔了38公斤的體重。

右腳,鞋跟的裂縫深不可測,鞋上的M型浮凸配合主人有點低調的風格。

被我穿的都有點變型了,但卻沒有別的鞋比他更合腳。

第一次五寮尖時,低調的主人穿著Millet初登場。

去五寮尖前,下了幾天的雨,走完五寮尖,鞋就變這副德性了。大家來招領自己的腳吧!

阿里攝於丹大林道入口的孫海吊橋。

克力夫:阿里, 可以跟你借這一張放在我的網頁上嗎?

阿里:ok呀!屬於你自己的一部份 就拿回去用呀!

克力夫:那我把我的腳拿回來用囉;)

連拍魔人攝於富士坪古道。

回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