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哉!美哉!清水斷崖

2008/4/8

話說前一集的台七甲爬爬團在武嶺上結束後,韓福瑞跟我就開始瘋狂的往花蓮前進。自武嶺回到大禹嶺,花了半小時的時間,然後便一路下坡到觀雲,這時天色已經暗了,氣溫也降了不少,而遠處的山谷裡,紅色的雲愈積愈多,漸漸的滿了出來,關原果然是個觀雲的名勝景點。

殺出厄夜中橫!

由武嶺下滑到了最低點的關興橋,又得開始往上爬升到金馬隧道了。

關原的雲海是很有名的。

過了關興橋,便又得開始爬坡了,這一路要上升個200公尺,才能再開始下坡。為了應付之前的下坡,已經把所有的禦寒衣物都穿上身了,雖然氣溫頗低,但穿著厚重的衣物爬坡,汗水仍不可控制的飆了出來,兩個人又不想在這爬坡的當下,停下車來大費周章的穿脫衣服,就像洗三溫暖一樣,外套裡汗水淋漓,但夜裡的山風又冰又冷。好不容易,在經歷了幾個髮夾彎後,我們來到了碧綠隧道及金馬隧道中間的透空路段。

金馬隧道。有騎過中橫東段的都知道,金馬隧道是這個行程的轉捩點啊!

跟金馬隧道連在一起的碧綠隧道,這兩個隧道出口跟入口相隔不到50公尺,都是又古老又狹小的隧道。

在夕陽下的雲彩,顏色更是絢爛奪目。

金馬的雲海也好美。雲的光澤隨著日光的消翳而暗淡,兩人在隧道前讚嘆著夕陽雲海之美,卻不得不面對接下來的殘忍事實:6點半,天色已經徹底的黑了,遠方的風景沈入一片墨色之中。我在前領路,韓福瑞想說我走過,路況至少熟一點,但事實上,一年多前的事了,我那會記得路的長相啊!更何況,連路都看不到,更遑論「長相」了。

山谷中一盞路燈也沒有,只能靠著我們的車燈指引前進,路旁的標線時有時無,就省道的規模來看,這一段的山路,反光標誌算是不及格的,而大部分路幅也就是一台車寬。我的車燈雖然小,但是光暈較廣,可以看到較大片的路面狀況,而在我後面的韓福瑞使用強力手電筒,光束亮而集中,光束打在我身上,在我的行進方向上,產生了大反差的全黑陰影,這下子我反而完全看不到路面了,好在韓福瑞也發現了,便開始跟我保持距離。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我單車下坡的速度並不慢,在長下坡上,我對煞車的使用更是珍惜,主要是,在這60多公里的下坡上,要是拼命的煞車,只怕還沒到山下,煞車就撐不住了,所以,煞車只在真的必要時使用,途中僅裝飾性的點綴來控制速度。以40K左右的時速下衝,如果是在視線良好的大白天,那是一件很舒服又愜意的事,但是在暗夜的陡小山路上,總覺得每一個彎,都在跟死神戰鬥著,如果沒有投以100%的專注,那下個彎很可能就會衝下山谷或撞上山壁。在如此專注的力道下,路面的每個環節都被瞳孔放大,每一吋肌肉都興奮的抽動,每一條神經更是歇斯底裡的緊繃著,頭燈光暈下閃過即逝的景物,來不及在腦中停留便又消失在黑夜之中。當偶而看到了對山半空中的燈火,才驚覺,原來我們下山的速度這麼快,耳膜也因高速下坡而產生了嚴重的壓力失衡,在閃過對向狂駛而來的卡車後,才回過神吞了口口水。

神木、慈恩、新白楊,隨著路標一一的經過,再專注也會有閃神的時候,思緒飄到了上次倒行逆施上武嶺的難忘回憶,現在感覺上已經滑了兩個多小時了,竟連洛韶都還沒到,真不曉得當時由花蓮騎上來是怎麼辦到的。突然一個急彎,又把我帶回這漆黑的山路上,指尖傳來的後煞制動力明顯下降,碟煞油壼的螺絲已經鬆到沒力,但這沿路完全沒有個路燈,只好繼續撐著,希望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烏漆抹黑中找到一處明亮的港灣。

終於,洛韶的路牌出現了,接著出現了一個可愛的小聚落,路邊的一盞大路燈,給我重回人世的溫暖,滑了那麼久,終於可以停下休息一下,把油壼調緊,同時也讓煞車休息一下。兩人這時才看了一下時間,什麼!我們從金馬隧道下來,才經過了一小時整,由於太專心的結果,使我們的時間感無比漫長。此時覺得身上也開始在冒煙,這段下坡所投注的體力絕對不比上坡遜色。

自洛韶之後,路況比較好了,兩人便開始當飆仔,半小時後我們達到天祥。從武嶺殺到天祥很夠了,不想再跟厄夜搏鬥。在天祥活動中心安頓好之後,一陣虛脫的感覺猛然的佔領全身跟腦袋,晚餐時,暗暗慶幸其他人沒有跟著來,否則,在這漫長山路上發生了什麼意外,那可怎麼辦。

終於滑到了天祥,一人來一瓶「尚青ㄟ」抒解一下在不見五指黑暗中高速下坡的壓力。

太魯閣

最後一天,行程不長,可以慢慢的享受美麗的花蓮山水了。太魯閣峽谷一樣是令人讚嘆,這等風景在晚上快速的滑過,那就太可惜了。我們邊騎邊停,又在長春祠前喝了一杯舞鶴咖啡,真是太逍遙了,真想就這麼一直騎下去,晚幾天再回家。

台8線的舊里程碑。

錐麓大峭壁。這也是將來一定要上去造訪的啦!

韓福瑞在燕子口的帥氣背影。

太魯閣牌樓前留影。

蘇花公路,我來了!

終於來到了最後的重點-蘇花公路了。蘇花公路一直是環島騎士們要面對的重大課題,因為它是必經之路,但它又不是一條適合單車的公路,可是它的風景奇偉,又是絕對不能錯過的。這次克力夫用反走的方式,看看能不能解決一些大家擔心的問題點。

對於北部人來說,大部分騎士都會選擇順時針環島,這樣騎蘇花便會靠著山壁,山壁邊的路肩都很窄,甚至沒有緩衝區,慢速的單車騎在路邊完全沒有閃避的空間,但若是騎靠海這一側,情況便完全不同了。靠海的公路邊,常常有廣大的避車道,由於視線寬廣,海天一色的美景盡入眼簾,不會有貼在山壁下騎車的壓力,騎累了,看到了稍寬的路肩便可以馬上停車下來欣賞風景拍照留念,而由於本來就靠在崖邊了,海面的風景更是一覽無疑,與對向車道只能看到天空的單調真是天壤之別。

再來就是個人騎車的穩定度了。蘇花上上下下的坡度,若是體力真的不行,還是建議先把腳力鍛鍊好才來挑戰,因為穩定的速度才能讓你穩定的騎乘,要是體力不足,在狹窄的路上左右搖擺,這對任何跟在後面的汽車駕駛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單車並沒有用路的特權,大家彼此體諒囉!還有,隊伍千萬不要拉太長,最好是兩兩一組,組與組之間再拉長距離分批進入隧道,以便利汽車超車,若十幾台單車連在一起,汽車想要超車便要加大角度,車子愈大,角度便要愈大,彼此的危險大增。而這次的經驗倒讓我覺得沿路超車的駕駛們都會刻意跟我們保持距離,算是非常體貼了。

看到這棵樹,就知道,蘇花公路開始啦!

崇德火車站跟帥到不行的小瓜。

崇德三角洲的沙灘。

「禁行腳踏車」?看到這個牌子都傻眼了,唯一的一條路不能騎腳踏車,要我跳海嗎?後來才知道,原來路旁的排水溝蓋上禁行腳踏車。

雖然天氣霧霧的,但海水還是很藍,來往車輛在山壁間若隱若現,這樣子已經很壯觀了。

蘇花off-road--老清水隧道

小時候便偶會聽到大人們講述旅經蘇花公路時的驚心動魄,如:因路有夠窄,只好每小時對向管制通行,還有由車窗探出往下看便是綠波萬頃的懸崖,或曾有人車一不小心就掉到百公尺下的海裡而殞命,這些畫面在我第一次走蘇花時都沒有看到,原來,這些早已成為過往的歷史畫面,後來的蘇花公路已經拓寬了。不過,清水斷崖仍然是那麼的雄偉奇峻,鬼斧神工。

騎單車的好處就是慢,慢到我們可以緩緩的消化沿途的風景,慢到可以讓我們發現平常呼嘯而過的桃花源。我們一邊往北旅行,一邊尋找著舊蘇花的場景,就這樣,找到了那個車子不小心就會到翻到海裡去的老清水隧道路段。廢棄的路段難維護,尤其是在這直入海底的山壁上,舊路段已經快被落石跟枯木給掩蓋,同時,也被一群彌猴給佔領著。在我們誤闖入正打算開始探險時,山壁上掉下了滾滾落石,定晴一看,原來是一群猴子正在山壁上發出怪聲恫嚇我們,顯然我們是不速之客。

亂亂繞的結果,我們找到了舊的清水隧道。

蘇花公路暗藏的隱藏版off-road路段。

滿路的碎石,再來幾個颱風,大概就過不去了吧!

路況愈來愈小,愈來愈差,舊蘇花公路快要還給大自然了。

就快到到隧道口了,但隧道口前早就被土石給佔據了。

由於山壁看起來已經不穩了,再加上有群潑猴丟石塊,我們只敢在這樣的距離憑弔這曾是東海岸經濟命脈的老清水隧道,突然有種很浪漫的感覺,這是一種淒清的浪漫。

隧道下的海水應該如同往年一樣的清澈吧!

小瓜到此一遊,為這快要回歸大自然懷抱的榮耀路段做見證。

拜拜啦!就像「神隱少女」的情節,老隧道後也許隱匿著另一個神秘的世界呢!若是韓福瑞沒有拉著我,我真是很想進去看看啊!

4/5車身寬

接下來,這是單向通行的故事場景。早已廢棄的舊路段,別說是汽車道了,就算拿來當自行車道都嫌不足啊!雖然如此,但想想這段在濱著深海的山壁上硬開出來的窄小道路,在當年的工程技術下,是需要多少的毅力才能達成,不免讓人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感。

天啊!真是有夠窄的!大CC數的房車或高一點的SUV,可別來找麻煩。

斧鑿的痕跡啊!沾染了多少人的鮮血,索討了多少人的性命!

大自然與人類的角力天天在此上演。

蘇花的洞及下面兩個鐵路的洞。

真的需要蘇花高嗎?

結束了蘇花的精華路段,我們便經過了和平回到了宜蘭縣內,拜訪了漢本車站,最後在南澳,結束了這次的蘇花之旅。至於,花蓮人真的需要蘇花高嗎?清水斷崖真的承受的了像雪隧那樣的穿刺嗎?高架道路的樑柱真的有辦法屹立在這麼險峻的岩壁之上嗎?人定真的能勝天嗎?要是花蓮人都因為交通不便而窮死了,真的不關我們的事嗎?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啊!

中午在和仁小村落路旁的小小飲食店吃麵,還遇到了一位騎公路車環島的年輕人,他拍了我們兩個,不過,我們倒是沒有拍到他。

跨越和平溪,正式進入宜蘭縣。

電影「練習曲」中有名的漢本車站。車站很新,後面再也連不到海邊了,據說車站與海岸之間已經隔起來了,但還是要留個紀念,因為漢本是蘇花公路的中點。漢本為日文「半分」(ハンブン)的發音,因為長百里的蘇花以此做為中點分隔,故有此名,後來便取其諧音而有了這個地名。漢本一帶都是砂石廠,跟電影裡的美麗場景或是它源遠流長名字的浪漫氣氛,完全無法串連。

漢本過後便要爬山過南澳。

山崖下的海岸是人類不易達到的淨土,好美!

以南澳車站做為終點,欣賞到了蘇花最精華的路段,也免去了再爬兩個高點之苦。

延伸閱讀:韓福瑞遊記

回上面